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

對《維特》失望

對法國十九世紀音樂家馬斯奈(Jules Massenet)的認識,就只有他最為人熟悉的,出自其歌劇Thaïs《泰爾斯》裏,名為Meditation(沉思)的音樂片段,當知到今年「法國五月」(Le French May)會上演馬斯奈的Werther《維特》時,曾對這齣歌劇有一定的期望。

但上星期五欣賞《維特》之後,也令我明白為何馬斯奈的歌劇至今甚少被人留意。

從作曲和配樂技巧而言,馬斯奈的音樂屬於大師級,可是與他同年代的作曲家,例如威爾弟(Verdi)、比才(Bizet)、唐尼采弟(Donizetti)比較,馬斯奈的《維特》的確完全欠缺歌劇應有的色彩。

朋友力奇兄形容,欣賞歌劇除了音樂和表演者的唱功之外,還應包括舞台上可以展現的視覺效果。我十分認同力奇兄的見解。

《維特》從故事到音樂無疑十分浪漫淒美,但該劇四幕過於單調,平舖直敘,毫無起伏,就有如你在三小時內享用同一款甜品,初嚐幾口,你定會覺得十分美味,但不停食下去,漸漸就失去了新鮮感,甚至覺得厭倦。

例如《維特》第一幕提及過的一場舞會,第二幕在教堂廣場上正為牧師夫婦慶祝金婚為背景,作曲家明顯沒有利用這些聚會場景,為此劇帶出氣氛,好讓男女主角的出場穿插其中。

此外,早《維特》一百年前莫扎特歌劇裏的多重唱作曲手法,經常採用搭訕和鬥咀模式來產生生動的效果,但《維特》各場二重唱、三重唱,都是簡單的一唱一和對答形式,自然使聽眾覺得平平無奇。

就正如去年「法國五月」上演古諾(Gounod)的歌劇《羅密歐與茱麗葉》,連續兩年都令我失望,然而,具水準的法國歌劇作家又真是不多,不是比才,就是奧芬巴哈(Offenbach),看來大家以後想在「法國五月」看到精彩而又賞心悅目的歌劇,機會實在有限!

預告:
今年九月在文化中心將上演威爾弟的Don Carlos《卡洛王子》,在音樂和場面方面,我敢寫包單,一定比《維特》好得多。